返回居士林
观世音菩萨
梵語Avalokiteśhvara,音譯為「阿縛盧枳帝濕伐邏」,原意是「由高處向下之君主」或「探視下界之神」。「觀世音」的中文譯名,最早是出現在三國時代(西元三世紀)譯經僧,名為康僧鎧(梵名:Sam!ghavarman,音譯為僧伽跋摩),所翻譯的經典《無量壽經》中。但一直到西元五世紀鳩摩羅什尊者所翻譯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時,「觀世音」的名字才開始廣受人知。